当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然而,在寻求更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文化差异、市场变化、政策调整等都给企业出海带来风险和挑战。在全球供应链重构格局下,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如何破局?新形势下,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要怎样实现高质量的国际化发展?
日前,由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主办的2024第六届中国医疗器械国际合作高峰会暨隆泰·第15届中国国际医用耗材大会在上海举行。与会代表聚焦“新质发展 高质出海”的主题,深入剖析中外医疗器械产业最新监管政策法规、国际市场开拓路径、数字化转型、国际公共市场采购等热点议题,旨在推动提升产业国际合作水平,助力产业国际化高质量发展。
医药产品特别是医疗器械产品的对外贸易,为中国外贸质升量稳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年上半年,中国医药产品出口额达525.79亿美元,同比增长1.91%。其中,出口医疗器械类产品229.76亿美元,同比增长3.12%。中国医疗器械类产品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欧盟、美国、东盟、拉丁美洲、印度市场的出口额均有同比增长。
医保商会会长周惠谈道,医疗器械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是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中国医疗产业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进入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更高水平融入全球产业体系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周惠重点梳理了医疗器械国际贸易的发展成果,分析了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指出,在市场需求增长、政策效应释放、医改不断深化等多重利好因素的推动下,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仍处于黄金发展期,行业企业的国际市场舞台也将更加宽广。
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清明认为,随着国内外市场格局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自主创新和数智化为代表的新理念正成为中国医疗器械产业领域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以数据驱动、智能运营为核心的数智化与医疗器械的深度融合更是引发了医疗器械领域的变革性创新。对于中国医疗器械出海发展,于清明提出,要充分利用规模化优势和差异化定位积极布局国际市场,通过持续迭代的创新能力和自主销售渠道构建竞争“护城河”,从强化产品和服务入手打造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品牌,还要加强海外安全风险管控能力建设。
工信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医疗健康大数据与网络研究中心华东分中心主任张宇鸣表示,近年来,国家及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多项支持政策,有力助推了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随着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兴起,数字医疗发展迅速,为数字医疗产品带来更多市场机会。张宇鸣着重分析了资本、渠道、核心竞争力作为战略要素在创新医疗器械出海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要深入洞察并灵活应对全球不同市场的监管法规,构建高效且广泛的经销网络,并要在实施知识产权先行战略布局的同时,积极推进海外本土化策略,吸纳国际化人才。
拓展国际市场,国际合作以及国际公共采购商机也不容忽视。
英国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之一,尤其在研发创新、营商环境等方面的优势突出,产业体系与中国高度互补。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商务领事加里·亨特表示,英中应紧密合作,共同探索和把握全球医疗行业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共同推动双方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专家肖怡介绍了联合国儿基会在促进产品创新、推动可持续采购、非洲本地化生产等方面的关注重点,并围绕国际公共采购商机获取、合规要求、项目可操作性评估、投标项目关键点分析等流程进行了深入讲解。
会上,嘉宾重点分享了海外市场准入要求、欧美医疗器械市场特征和渠道策略、日本介护理念及先进介护产品发展趋势、韩国医疗器械产业现状及中韩合作机遇、苏格兰医疗科技行业生态系统及合作机会、中国器械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主要模式、在国际市场环境中进行文化适应的重要性等内容,还围绕中东、南美、印尼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东南亚热门新兴市场,以及细分领域的先进理念、技术研发、产品创新、贸易投资等方面进行交流讨论。结合企业实践,与会代表探讨分析了中国创新医疗器械产业和国际化发展机遇,并针对发展挑战提出了制定战略目标、找准发展定位、综合全球化布局等应对举措。